而且他们的公寓同样周边配套齐全,学校,商场,医院资源一应俱全。所以,在新加坡,只要收入不高,符合新加坡的公民身份,就可以申请公寓。
都说房价降了,但是在大城市,房价收入比依旧30以上,好多人照样买不起房。
不过好消息是,房产市场已经迎来新政时代——“双轨制时代”,以后大城市,6%的家庭,估计都不用再买商品房了。
01、
房地产双轨制时代来临
啥是房地产双轨制时代?
说的简单点,就是将保障房与商品房紧密结合,重塑房地产市场产发展新格局。
比如广州安居集团之前就发布公告,要在全市范围内收购存量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。
只是,满足条件的房型才能被收购:
第一,面积不超过90㎡;
第二,已经建造完毕、取得竣工验收意见书。
第三,权属清晰,没有被查封、异议登记、抵押。
这样的房子面积不大,没有烂尾和债务问题,中低收入群体买得起,可以实现较低的成本让他们住有所居。
那么,那些没有被纳入到生活范围的商品房呢?则面向有更高居住品质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群体,凭借市场机制调节供需与价格。
说的再通俗易懂一点,就是以后:
有钱人买商品房,穷人买保障房
按比例来看,大概率是这样的:
60%的保障房,给80%的人居住。
40%的商品房,给20%的人交易
这种模式就和新加坡那边很像,新加坡早在1960年就开始,政府承担了“居者有其屋”的义务,通过低价出让国有土地大规模建设公有住房,
现在新加坡的公寓规模占比高达80%,私人住宅比例只有20%。而且公寓房的价格只有同地段商品房1/3的价格,一般打工人五六年时间就可以买得起公寓房。
而且购买了公寓房的人,一辈子也只有两次购买公寓的机会,买了以后也不能马上卖房,即使要出售也只能卖给符合条件的人。所以,新加坡的房价一直都比较稳定合理。
而从我们这两年的定点来看,未来,我们也将走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双轨制。
02、
为啥要走住房双轨制?
从国内行情来看,住房双轨制已是大势所趋:
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
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,房价又居高不下,很多人掏空家底,一辈子都付不起首付,采取双轨制就可以精准帮扶中低收入群体,避免他们因住房陷入困境。
②防范系统性风险
单一的商品房主导模式很容易催生地产泡沫,一旦市场遇冷,房价下行,很可能对经济带来巨大冲击
而有了保障房的加入,一方面可以分流商品房需求,平抑房价波动,另一方面,也能为市场注入稳定器,防范系统性风险。
③满足城市化需求
未来依旧有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,刚性住房需求还将上升,采取住房双轨制,既能满足新市民的过渡性居住需求,还能为改善需求群体提供商品房选择,简直就是两全其美。
03、
未来大城市保障房展望
据统计,去年以来,各地保障房规模共计172万套,
住建部也明确,十四五期间,全国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,预计可以帮助2600多万新市民、青年人改善居住条件。
这些都预示着,未来,中国大城市的保障房规模将大幅增加。届时,中低收入群体只要支出较低的购房或租房成本,就可以在城市扎根,享受城市优质配套。
高收入群体则可以选择商品房,别墅等住宅,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。
预计在这个趋势的推动下,未来大城市,60%家庭今后不用再买商品房了。
一方面,中低收入群体可以直接选保障房,另一方面,很多家庭光继承就能解决居住问题,再者,当代不少年轻人更倾向于租房生活。
所以,在大城市,保障房撑起楼市“半边天”,或将是大势所趋。
04、
普通家庭应对策略
第一,明确需求
起码你得搞清楚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住房需求,如果你是刚刚踏入社会,资金有限,不如申请保障房。
如果你有较好的经济实力,就可以从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间衡量,理性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那一项。
第二,提高居住品质意识
买商品房也好住,保障房也罢,核心目的都是让自己住的更舒适。
如果选择的是保障房,可以通过软装来增加居住体验。如果选择的是商品房,就要多考虑周边的配套环境以及物业服务等等,
优先选择核心区域的房子,生活更便利,保值增值潜力更大。
第三,密切关注政策动态
不管是保障房还是商品房,都需要跟踪政策动态,如果有补贴政策及时了解申请条件,享受最优惠购房。
总之,未来住房双轨制模式下,保障房和商品房将各司其职。
中鑫优配-辽宁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股服务-在线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